Tuesday, March 27, 2012

那電影

電影散場後依舊留在座位上,
聽著那傷感的片尾曲,
你想的都跟電影有關嗎?

沒有預習的默契,
誰也沒有先離座,
緘默不語地聽著歌,
你想的都跟電影相似嗎?

等到最後一個字幕上完,
歌,也唱完了。
你看到的是那些靜止不動的惆悵,
還是已不再心動的平淡。

我們有一天一定會變老,
而我們的愛,
也會慢慢跟著變老,
變成至親。

Saturday, March 17, 2012

香港電影二三事

《香港四重奏》

看邱禮淘導演的《生炒糯米飯》,想起童年的食物印記。騎車的小販每天總在相同的時間經過家門前,上午有賣包點、麵食或豬腸粉的;中午有賣各類零食和自製椰汁濃郁冰淇淋的;晚上同樣的豬腸粉小販會再經過一次,還有賣麵包、蝦面和沙爹的,足不出戶也不必擔心會挨餓。跟電影裡的一樣,不只食材講究,就連用來盛食物的牛皮紙和報紙也別有一番風味。這些早已不復在的畫面,有時興起跟姐妹聊聊,都一致覺得現在的食物雖然千變萬化,但還是小時候的味道最珍貴。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喜歡陳果《黃色拖鞋》的漫畫式拍攝手法,感覺新穎特別。故事中的母子不斷地進電影院看電影,爲的是有一天能在熒幕上看見爸爸;同樣的故事主軸也發生在幾米的《時光電影院》,爸爸一直牽著女兒的手上電影院,希望有一天能夠遇見媽媽。關於電影和電影院,我想我們都有太多太多回憶,不管是跟熒幕上主角的假想畫面,還是跟身邊一起看電影的人。好的電影給的不只是娛樂享受,更多的是對生活的啓發和希望,即使過去的巨星從熒幕上隕落了,但他們曾經的電影卻常駐記憶,不眠不朽。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《桃姐》

看劉德華在電影中的Roger角色,拖拉行李出國回國的樣子,聯想起《Up In The Air》帥氣的George Clooney,但卻是兩個性格迥然不同的角色。Roger在首映結束後,雙手在背後牽著桃姐的手,那一幕看得十分感動,那牽手的自然動作完全真情流露,除了劉德華和葉德嫺這兩個人,似乎再也想不出能飾演亦母亦僕更匹配的人選。

就是因爲太真實,心才會糾成一團。發現好幾個人跟我一樣,隻身坐在黑漆漆的影院,看著《桃姐》的真實故事一幕幕上演,稱不上有什麽高低起伏仿佛是許鞍華導演一貫的作風,但你會時而微笑;時而難過;時而疼惜;時而感覺有股氣卡在喉嚨。看完電影後,獨自靜靜地回家,心情逐漸平復。關於老死,不能想象,唯有時間到了,也許才會知道那是什麽一回事。

Sunday, March 04, 2012

幸福的口感

韓式料理不是日常生活中首選的,因爲不喜歡泡菜酸酸辣辣的口感,但其他的燒烤類或雞湯等倒是能夠接受。

不久前一度愛上那吃了會有幸福感覺的韓式套餐,當時在三人餐桌上的談笑風生,讓那一頓晚餐更爲愉悅。

後來再重回餐廳,本以爲可重溫那幸福的滋味,沒料到小菜已換了菜色,湯頭偏咸,吃完後僅多了飽足感,絲毫沒有味蕾和記憶眷戀過的味道。

到底是那次的晚餐氣氛良好,才有了幸福感覺?時間美化了食物的印象?還是餐廳的素質日益下降,導致菜色都不合口味?也許還要光顧一次才能再下定論。

孤獨的角落

情緒沒來由地襲擊,你看著遠處的靜物不語,感受孤獨帶來的靜默時刻。

右側的位置少了陽光的照耀,顯得陰沉鬱悶,海面上的浪規則有序地向前平靜滑行,如同陪在身邊的過渡人一樣,彼此沒有説話卻給予了心靈最大的慰問。

喜歡一群人的熱鬧,也開始懂得享受落單的快樂。並非所有時刻都有人陪伴才算完整,即使不單身,也需要獨處時刻來與自己對話,而對話的方式不外乎進行自己喜歡的事情,靜靜地看電影、吃飯、閲讀、喝咖啡、慢跑、走路、開車,沒有任何電話和社交網絡的滋擾,以最舒服的方式度過一個人的時光。

就像心裡某個角落,你收藏了最美的事物,即使無法與他人分享,但卻感覺美好。

永遠孤獨而美好。

Friday, March 02, 2012

偽善的狼

親愛的,
請停止你的語言暴力。
你一再地胡謅和叫囂,
活像一隻四處撒野的獸,
咧嘴而笑的表情恐怖得可以。

你不必告訴我們誰是暴民,
也無需重複糖衣般的謊言,
從前的路或許還很模糊,
但謝謝你親愛的,
這條路已越來越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