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香港四重奏》
看邱禮淘導演的《生炒糯米飯》,想起童年的食物印記。騎車的小販每天總在相同的時間經過家門前,上午有賣包點、麵食或豬腸粉的;中午有賣各類零食和自製椰汁濃郁冰淇淋的;晚上同樣的豬腸粉小販會再經過一次,還有賣麵包、蝦面和沙爹的,足不出戶也不必擔心會挨餓。跟電影裡的一樣,不只食材講究,就連用來盛食物的牛皮紙和報紙也別有一番風味。這些早已不復在的畫面,有時興起跟姐妹聊聊,都一致覺得現在的食物雖然千變萬化,但還是小時候的味道最珍貴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喜歡陳果《黃色拖鞋》的漫畫式拍攝手法,感覺新穎特別。故事中的母子不斷地進電影院看電影,爲的是有一天能在熒幕上看見爸爸;同樣的故事主軸也發生在幾米的《時光電影院》,爸爸一直牽著女兒的手上電影院,希望有一天能夠遇見媽媽。關於電影和電影院,我想我們都有太多太多回憶,不管是跟熒幕上主角的假想畫面,還是跟身邊一起看電影的人。好的電影給的不只是娛樂享受,更多的是對生活的啓發和希望,即使過去的巨星從熒幕上隕落了,但他們曾經的電影卻常駐記憶,不眠不朽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《桃姐》
看劉德華在電影中的Roger角色,拖拉行李出國回國的樣子,聯想起《Up In The Air》帥氣的George Clooney,但卻是兩個性格迥然不同的角色。Roger在首映結束後,雙手在背後牽著桃姐的手,那一幕看得十分感動,那牽手的自然動作完全真情流露,除了劉德華和葉德嫺這兩個人,似乎再也想不出能飾演亦母亦僕更匹配的人選。
就是因爲太真實,心才會糾成一團。發現好幾個人跟我一樣,隻身坐在黑漆漆的影院,看著《桃姐》的真實故事一幕幕上演,稱不上有什麽高低起伏仿佛是許鞍華導演一貫的作風,但你會時而微笑;時而難過;時而疼惜;時而感覺有股氣卡在喉嚨。看完電影後,獨自靜靜地回家,心情逐漸平復。關於老死,不能想象,唯有時間到了,也許才會知道那是什麽一回事。
4 comments:
你对香港的影片跟进让我佩服,而且细心清楚每部电影的表现风格。
言重了你 :)
我对香港电影的了解一点也不算什么,不过凭感觉出发,把自己的经验套在影片上解读,嗯,就这样而已。
可悲的是香港人好像沒有如你般欣賞本地創作,有朋友跟我說他看桃姐時發現不少觀眾都睡著了=.=
From 不經意走進這裡的香港路人甲
RC,
多谢你留言。
我听好多身边的朋友说,大家都看得很感动,so far没有听到人家睡着,只有没有品的观众在影院讨论剧情,讲电话和踢椅子,影响观赏影片的雅兴,但大致上对电影的评价非常好。
我对叶德娴是深深敬佩的,她的表现已超越“演”戏,彷佛经历过这一切,或是进行式。影片没有煽情或刻意贩卖亲情,我是由衷地喜爱这部电影。
但,若要看第二次的话,心是有点沉重。
Post a Comment